[荀子,大略]云;“國將興,必貴師而重傅?!笔庵?,一個偉大的強國,必須以強化教育為核心基礎。尊師重道是強化教育的基石。強化教育是強國富民的推動力。
所謂師德興則教育興,教育興則民族興。
何為師德?
學高為師,德高為范,身正為范。師德的形象,不僅是走上三尺講臺,言教的教書育人;而是走下三尺講臺身教的為人師表。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傳遞者與傳播者。
禮記,學記云;“建國君民。教學為先?!苯逃桥d國之本,百年百計,教育為本,教育大計,教師為本,教師修養(yǎng),立德為本,這些已成為了大家的共識。
[宋,司馬光(勸學文)]云;“養(yǎng)子不教,父之過。訓導不嚴,師之惰?!苯逃仨氈侵\甚遠,為學者負責,為社會負責,為千秋負責。
[荀子,大略]云;“君子一教,弟子一學,亟成?!?/span>
上所施,君子一教,師長為學子詮釋真善美,為學者扮演君親師。即是學者的君,又是學者的親,更是學者即師。以理論為言教,以師德為身教。此乃教也。
下所效,弟子一學,亟成,學子在課堂上接受師智,在潛移默化中秉承師德的啟迪與感化。教育必須從啟蒙作起。以愛人,育人,成人。為前提基礎。其程序必有先后。
以德啟蒙為首要基礎。所謂“人之初,性本善?!痹谟仔〖冋鏌o瑕的孩提時期以德而潤之為妙。
《禮記·中庸》云;“好學近乎智,力行進乎仁;知恥進乎勇?!敝侨视氯_德,是明人智士處世待物鞭笞自身的自律規(guī)范。
“道德仁義禮 ” 行乎“五 倫十義”都必須要有世間師長的教化而成。學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恩師的師德身教示范與言教?!盀槿藥煴怼薄ⅰ耙陨碜鲃t”、“循循善誘”、“誨人不倦”、“躬行實踐”等,既是師德的規(guī)范
[明,方孝孺(雜誡右第三十六章)]云;“愛其子而不教,猶為不愛也;教而不以善,猶為不教也;有善言而不能行,雖善無益也?!睘槿藥熣?,亦復如是。
要知道,教育的成功,必須導之以德為鞭策,而導之以德為鞭策回饋社會的是文明與和諧。
[宋,胡瑗(松滋縣學記)]云;“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,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;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?!鄙鐣?,家庭,學校,荷載著教化育人的重任,此乃義不容辭的天職。
[中說,王道]云;“天地生我而不能鞠我,父母鞠我而不能成我;成我者,夫子也?!?/span>
古之學者,對師長的尊敬與遵從。所謂一日為師,終身為父。是今之學者所不能及的。當然,古之師者,有受尊敬的理由。那就是,師德所在。
可以斷言,和諧社會,關鍵在于教育的成功。所謂師德興則教育興,教育興則民族興。